李游专访:声音背后是文化
55TEC,坐落于东三环北路55号。作为一家知名顶尖的录音棚,55TEC的国际荣誉是有目共睹的。
2017年,55TEC录音棚入选《Mix》评选的2017年《Class of 2017》全球十大顶尖录音棚之一。李游也成为第一个且唯一一个登上《Mix》封面的中国录音混音工程师。同年,55TEC录音棚还入围第33届世界音频技术展《NAMM SHOW》的最高技术奖项《NAMM TEC Best Recording Studio》。
李游创立55TEC的初衷非常简单:
“在我的理想录音棚里,应该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工作室,如同洛杉矶的录音棚一般。里面不仅有先进的设备,更有传统的器材和工作方式,让音乐人能够重拾传统,在音乐创作中找到灵感。”
于是,一个具有声音文化背景和传承的55TEC诞生了。
创立背后
“设计完了只是开始,施工才是重头戏。”
建造初期,在经过了几个月的漫长等待后,李游终于拿到了WSDG的设计图稿,然而更大的困难即将来临。
在施工过程中,李游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。有些问题看不懂,有些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做,有些细节要求甚至令人匪夷所思。
为了确保设计能够得到完美的实现,李游需要与施工人员不断沟通、协调。他每天都要盯着现场,拍照录,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。然而很多地方还是需要拆装重做,光房顶就一共拆装了三回。回想起这段经历,李游仍历历在目,那是一段十分艰辛的过程。
对文化的追求
“唱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,是一个完整的文化演变过程。最初,人们只能简单地记录声音,后来逐渐探索如何录制得更好。在这个过程中,诞生了无数的麦克风、调音台、压缩器、均衡器等音频设备,这些设备的出现,推动了唱片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。”
李游一直把对声音的追求,看作是对文化的追求。他喜爱收集老设备,也给出了自己的理由:
我对比过,因为它们真的好,如果有一个新设备非常好,我也是很乐意的。
在李游看来,声音不仅仅是听觉上的感受,更是承载着文化的载体。在他心中,一个声音是否好,取决于它是否符合特定的文化。
比如,同样是复古风格,如果一个 demo 中使用了 80 年代的音色,但录制方案和制作方向却过于现代,那么这种风格就显得有些违和。而 Bruno Mars 的音乐则很好地诠释了复古风格,既保留了 70 年代 Motown 音乐的气质,又融合了现代制作技术的优势。这两种声音背后所蕴藏的文化是截然不同的。
设备的保养与维护
“即使它们不容易坏,但是一旦碰上,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。”
许多老设备早已停产,所以存世的配件自然也十分稀少,一旦需要更换,李游便会在全世界各地搜集信息,以便能找到合适的卖家。
有一次他的C800话筒电子管突然出现了噪音故障,他索性就一次性购入了好几颗,就是为了防止再出现损坏的情况。
李游感慨道:也许再过几十年,后世的年轻人会感到遗憾,因为他们将再也无缘体验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生产的设备,毕竟那些设备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。
值得信赖的拜雅
“品牌,我没有离开过拜雅”
十六七岁的李游,在日本的一家音像店里,第一次听到了拜雅的声音。那种如同身临其境的临场感,让他毫不犹豫地将其收入囊中。从此以后,拜雅就成为李游的忠实伴侣,也是之后他入手的首选品牌。
作为拜雅的铁粉,李游早早就购入了拜雅的旗舰级DT 1990 PRO。这款以其出色的音质和精湛的工艺,受到了众多专业人士的青睐。他为自己拥有一款编号在一万号以内、最早一批出厂的DT 1990 PRO引以为傲,这不仅仅是一款,也是他音乐路程的见证。
“声音自然、可靠,能让我在一个上面完成所有的工作,这很难得”
李游表示,在大多数的混音工作中,更多是依靠音箱进行的,通常只是用于辅助音箱去“挑挑毛病”,并不擅长单独去完成整件工作。
但拜雅DT 1990 PRO,它拥有精准的音色还原、强大的解析力、宽广的声场,能够将音乐的细节完美呈现,让混音师如同置身于录音棚中,轻松掌控混音的各个环节。
李游评价道,这款可以让混音师做出更准确的判断,尤其是更好地把握音乐的空间感,DT 1990 PRO是可以从头到尾地完成所有混音工作,非常值得信赖。
行业未来的发展
“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,音乐行业或许会面临性的变革,甚至演奏这种艺术表达形式将不复存在。”
这是李游对未来的大胆预测,他认为科技的发展,终将整个音乐行业。尽管这一天还遥遥无期,但并非不可预见,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在音乐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,未来很可能会彻底改变音乐的创作、演奏和欣赏方式。
时代洪流将涤荡音乐行业,这看似是残酷的现实,但“永远向前看”才是李游的态度。他笑言道:
“回看历史,蒸汽火车的出现取代了马车,马车夫也变身为火车司炉工。所以未来总会有新的可能性等待着我们,不必过度担心和焦虑。”
李游的话语,充满了乐观和自信。他相信新的机会总会在未来出现,而从业者们应该放下忧虑、保持学习,勇敢迎接全新的挑战。
“完美”并不存在
“艺术品怎么可能有达到完美这一天”
李游深知,将一个声音或者作品打磨到心中完美,这件事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“无论何种原因,或许创作尚有遗憾,演奏或有不足,录制或有欠缺,处理或有不成熟之处,总而言之,作品不可能完美无缺,改进的空间永远都存在。”
所以,李游坚信艺术作品没有完美之分,唯有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与不断进步的信念去面对。
他所追求与努力的,正是不断去寻找那些闪烁的希望之光,然后一次又一次,突破瓶颈,超越自我,抵达新的彼岸。